達芬奇作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一直以畫作最為人熟知,其實他老人家還兼職發明家與科學家,各類設計的手稿長達7000多頁,現存5000多頁,涵蓋的主題包括生物學手稿、工程設計手稿、機械學手稿等。達芬奇的設計手稿中大量的可以運用於生產交通和軍事中,說了那麽半天和機床有什麽關係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這張相信不用說也知道了,這也是是達芬奇手稿中的設計,不過是車床。
達芬奇車床設計稿
再看看複原模型,利用石盤翻滾來帶動主軸翻滾,比起同時期的車床原型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了。
達芬奇機床複原模型
別以為這隻是模型而已,還真的有人用達芬奇機床來做木料加工,感歎天才的發明總是能夠成為現實。
達芬奇車床的實際使用操作
還有這台鋸木頭的鋸床,直到大規模電動化與機械化以前,大家鋸木頭還是得靠鋸子來進行人工操作。
達芬奇鋸床複原模型
小編挑選了部分達芬奇關於機械的設計稿,這些手稿創作於1501年左右,在這些奇思妙想的設計稿中,已經設計出了車床、鏜床螺紋加工機床和內圓磨床的構想草圖,其中已有曲柄、飛輪、頂尖和軸承等新機構。
看了這麽多達芬奇的機械設計,該是機床原型登場的時候啦,其實下麵的才是正史。
機床的原型
人之所以從猿猴進化,靠的就是咱們這雙手,不過光靠手也不行,所以必須得有工具來進行協助。想想人類的祖先還真是聰明,為了更方便的用工具進行加工,機床最早原型的樹木車床就這樣誕生啦,大概距今二千多年前吧。
作為原型來說還是比較粗糙,大家看圖就知道了。操作的時候用腳踩住繩子下方套圈,利用樹枝的韌性把工件帶動旋轉,用石片或者貝殼等物作為刀具,將刀具沿著橫條對物品進行切割的操作。
樹木車床,確如其名
十三世紀,機床原型也在發展,你總不能老是掛樹上吧,這時候就有用腳踏板旋轉曲軸並帶動飛輪,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也稱之為彈性杆棒車床,不過除了刀具是真用金屬外,操作原理還是跟原先一模一樣的。
1395年杆棒機床出現在德國
這時候隻要腳踩踏板就行了,注意頭上的木條,靠它上下帶來動力
很清晰的濁刻畫,這時候的機床原型還主要是用來加工木料
說了歐洲的再來說說咱中國。同一時期的明朝出版了一本奇書叫《天工開物》,記載了明朝中古及以前的各項技術,看過就能知道什麽叫“古人的智慧”,可以看一下。
這本書裏也記載了磨床的結構,這裏利用了類似歐洲中世紀腳踏機床的原理,用腳踏的方法使金屬盤旋轉,配合沙子和水來加工玉石。
《天工開物》中的磨床結構
用紮砣來切割玉石,你看那熟悉的腳踏板,一樣已經可以替換的紮砣(刀具)。
《開工天物》“紮砣圖”
你看右邊桌上的衝砣,大小型號一應俱全,看玉料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工具。
《開工天物》“衝砣圖”
這個就類似於現代加工中的鏜削。然後用特別的砣一點一點地把內部的玉磨掉,想想古代的工匠還真是幹的有挑戰性。
《開工天物》“掏堂圖”
咱們再把目光放到歐洲,一個叫貝鬆的法國人設計出了一種通過過螺絲杆使刀具滑動的用來車螺絲的車床,刀具終於不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的了,看介紹說是並沒有推廣使用,不知為何。
貝鬆車床的設計稿,已經有點現代機床的樣子了
這個階段的機床原型就介紹完了,可以看出雖然原型在不斷發展,但是動力來源還是沒有脫離最初的樹木車床,持續不斷的動力還真的是很大問題,畢竟咱們人再厲害還是會疲勞的。